方勺(1066—1141),字仁声,号泊宅,宋代诗人。其诗风清丽自然,尤擅七言绝句,以《泊宅编》传世。诗人诗词多写隐逸闲适之趣,语言平易而意境悠远,如'一棹春风一叶舟'等句,展现宋诗理趣与生活美学的结合。在宋代诗坛,他虽非一流大家,但以独特的隐逸情怀和清新笔调自成一家,对南宋江湖诗派有一定先导意义。其笔记《泊宅编》保存了苏轼、黄庭坚等文坛轶事,具有重要史料价值。总体而言,诗人是北宋后期具有隐逸特色的代表性诗人,作品虽流传不广,却在宋诗发展脉络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方勺(1066—1141),字仁声,号泊宅翁,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,宋代诗人、笔记作家。北宋元祐年间进士,曾任杭州钱塘县主簿,晚年隐居湖州泊宅村,故自号“泊宅翁”。其诗作多写隐逸生活与自然风物,风格清丽闲淡,如《春日即事》等。尤以笔记《泊宅编》闻名,记载北宋末至南宋初年朝野轶事、风土人情及怪异传说,具有较高史料价值。诗人交游广泛,与苏轼、叶梦得等文人皆有往来,其作品反映了两宋之交士人的精神风貌。
方勺(1066—?),字仁声,号泊宅翁,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,北宋诗人、笔记作家。元丰六年(1083年)入太学,后任虔州司法参军。元祐五年(1090年)苏轼知杭州时,曾与之交游。晚年隐居湖州泊宅村,潜心著述。诗人工诗文,尤以笔记见长,所著《泊宅编》十卷,记载北宋朝野轶事、典章制度及各地风物,具有较高史料价值。其诗清新自然,多写隐居生活与田园风光,如《春日田园杂兴》等。诗人生卒年不详,主要活动于北宋中后期,与苏轼、叶梦得等文人多有往来,是宋代重要的笔记文学作家之一。
方勺是北宋诗人,字仁声,号泊宅翁,其代表作《泊宅编》收录了众多诗文作品。他的诗作以写景见长,语言清新自然,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景致。如《春日》中"小园桃李东风后,却看杨花满院飞",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春日的闲适意境。诗人尤擅长七言绝句,风格平易近人而富有韵味,常通过寻常景物抒发隐逸之思。其作品多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淡泊宁静的审美趣味。在艺术表现上,他注重炼字炼句,追求"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"的境界,对后世闲适派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