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恭是南宋诗僧,其诗作以清雅淡远见长,尤擅五言。他的作品多描绘山居生活与禅意感悟,语言简净而意境悠远,如《山居》中'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'之句,充分展现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。在宋代诗坛中,诗人虽非主流名家,但其诗风对后世文人隐逸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。他的作品融合了禅宗思想与自然审美,为宋诗注入了独特的空灵气质。总体而言,诗人以方外之人的视角,为宋代诗歌开辟了清新脱俗的艺术境界,是研究宋代僧诗与隐逸文学的重要个案。
与恭(生卒年不详),南宋诗僧,俗姓不详,字行己,号懒庵,浙江余杭人。早年出家,师事径山寺僧师范,后住持杭州净慈寺。其诗清淡闲远,多写山林幽趣与禅理感悟,风格近于"永嘉四灵",尤工五律。代表作《山居》"岭上多白云,只可自怡悦"二句,化用陶弘景诗意而自成机杼,时人评为"得林下风流"。著有《懒庵集》,已佚,《全宋诗》辑录其诗三十余首。晚年退居径山,与江湖诗人赵师秀、翁卷等多有唱和,叶绍翁称其诗"如瘦竹疏梅,暗香浮动"。
与恭(生卒年不详),南宋诗僧,字行己,号懒禅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幼年出家,师事高僧大慧宗杲,后游历江南名刹。工诗善文,与江湖诗人交游甚密,尤与永嘉四灵相契。其诗清峭幽远,多写方外之思与山林之趣,时人评其作"有寒山、拾得遗韵"。晚年退居会稽云门寺,日与经卷为伴。著有《懒禅集》十卷,已佚。《全宋诗》辑录其诗二十余首,其中《山居》"一钵云千片,孤筇雪万层"之句,颇能见其诗风。后示寂于云门,塔葬寺侧。
与恭是南宋末年诗僧,其诗作以《思母》最为著名,诗中"霜殒芦花泪湿衣,白头无复倚柴扉"以白描手法道尽丧母之痛,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挚。他的作品多展现方外之人的尘世情怀,既有"去年五月黄梅雨"的江南风物写照,又含"夜来风雨恶"的禅意感悟。艺术上善用自然意象寄寓人生况味,风格清冷孤峭却暗藏温情,在宋末诗坛独树一帜。其存世诗作虽仅十余首,却真实记录了乱世中僧人的精神世界,堪称"诗史中的方外之音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