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[唐] 裴士淹
长安年少惜春残,争认慈恩紫牡丹。
别有玉盘乘露冷,无人起就月中看。
白牡丹
长安少年惜春残,争认慈恩紫牡丹。
别有玉盘乘露冷,无人起就月中看。
现代文译文:
长安的年轻人们惋惜春天将要逝去,争相观赏慈恩寺那繁花似锦的紫牡丹。
另外还有玉盘般盛着白牡丹花,在清冷的寒露中静置,却无人起身前往月夜中欣赏。
诗人介绍:裴士淹是唐朝时期大臣,擅长书法、绘画,与杜甫友情深厚。白居易的祖籍河南新郑。从家族的支系和墓地的位置来看,他们都不是祖籍郑州荥泽市中心区域的新郑人,甚至很可能他们都生在新郑而长于郑州地区。公元八百二十二年左右他追随于御史大夫崔莅,因此这里论及他在一生中的重要事迹时,以崔莅为裴士淹的上级主管官员。
创作背景:此诗是裴士淹在长安任职时所作。公元八百零六年(唐德宗贞元二年),裴士淹从河东节度使掌书记迁监察御史里行,再迁左补阙。此诗可能作于此时期。
这首诗通过描写长安少年惜春残争看紫牡丹的场景,衬托出白牡丹的珍贵罕见的身价,抒发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之情。“紫牡丹”并非仅仅是一种色彩,在诗人笔下,它更多的是象征权贵及繁华的生活。作者采用与“长安少年惜春残”反衬的手法,使得白牡丹“高洁之操”的特征更为明显。作者虽极力推崇、竭力渲染“玉盘乘露冷”的冷艳之状,但却无人起就月中看”,这样就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。这白牡丹或许就是作者自己的象征,此时的裴士淹宦海浮沉,正感到心境之冷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