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婕妤是汉代著名女诗人,其作品以《怨歌行》最为人称道。作为西汉宫廷女性文人的代表,她的诗作开创了宫怨题材的先河,以团扇自喻的意象成为后世闺怨诗的经典范式。其诗风含蓄典雅,情感细腻真挚,既体现了汉代诗歌'温柔敦厚'的特质,又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。诗人的创作打破了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,为古代女性文学树立了典范。尽管现存作品仅数首,但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,对六朝宫体诗及唐代闺怨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,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完整艺术个性的女诗人。
班婕妤(约前48年-约前6年),西汉著名女诗人,汉成帝妃嫔。本名不详,婕妤为封号,因其才德出众,后世多以此称之。出身官宦之家,自幼通晓诗书,尤擅辞赋。入宫后以贤德著称,曾作《团扇歌》以明志,其诗清丽含蓄,开后世宫怨诗先河。后因赵飞燕姐妹得宠而失势,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。晚年作《自悼赋》抒发幽怨,文辞哀婉动人,与《团扇歌》同为汉代女性文学代表作。诗人诗赋融合儒家伦理与个人情感,展现了宫廷才女的精神世界,对建安文学及后世闺怨题材影响深远。
班婕妤(约前48年-约前6年),西汉著名女诗人,汉成帝妃嫔。出身书香门第,少通诗书。初入宫为少使,后因才貌双全受宠,封婕妤。曾作《团扇歌》以明志,其诗清丽婉约,开汉代宫怨诗先河。后赵飞燕姐妹入宫,渐失宠。成帝欲与之同辇,她以"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"婉拒,太后闻而赞之"古有樊姬,今有诗人"。晚年自请侍奉太后,退居长信宫。著有《自悼赋》《捣素赋》等,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文集传世的女作家。其诗赋多抒孤寂之情,文辞哀艳,对后世闺怨诗影响深远。
班婕妤是西汉著名女诗人,其代表作《怨歌行》(又称《团扇歌》)以团扇自喻,抒写深宫失宠的哀怨,语言清丽含蓄,情感真挚动人。诗中"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"等句,借物抒怀,委婉道出对君王恩宠无常的忧惧,展现了女性在宫廷中的脆弱处境。她的作品特点鲜明:一是善用比兴,托物言志;二是情感细腻,哀而不伤;三是风格典雅,体现了汉代宫廷诗的含蓄之美。诗人的诗作虽存世不多,却开创了宫怨诗的先河,对后世闺怨题材诗歌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