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包拯简介,包拯的诗有哪些

包拯作为宋代名臣,其刚正不阿的廉吏形象深入人心,而他的诗词创作虽非主流,却独具特色。其诗作多展现忧国忧民之情,如《题郡斋壁》中'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'之句,既是对为官之道的自勉,也成为后世传诵的廉政格言。在艺术表现上,诗人诗词语言质朴刚健,不事雕琢,与其刚直性格相呼应。虽存世作品仅十余首,却因其人格魅力而具有特殊文化价值,成为宋代士大夫文学的另类典范。总体而言,诗人诗词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,其道德光辉远胜于文学成就,但正是这种文如其人的创作特质,使其在宋代诗坛占据独特地位。

包拯简介

包拯(999年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虽以刚正不阿、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闻名于世,但亦工于诗文。其诗作多抒怀言志,风格质朴刚健,如《书端州郡斋壁》中"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"之句,充分体现了其清廉正直的品格。诗人现存诗作虽不多,但皆言之有物,与其为官之道一脉相承。作为"包青天"的原型,他的文学作品虽不如政绩显赫,却真实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操守与情怀,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。

包拯生平

包拯(999年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,北宋著名清官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及第,历任知县、知州、监察御史等职。以刚正不阿、执法严明著称,民间尊称"包青天"。皇祐四年(1052年)任龙图阁直学士,故又称"包龙图"。任开封府尹期间,整顿吏治,平反冤狱,深受百姓爱戴。其奏议文章收录于《包孝肃奏议集》,诗文质朴刚劲。嘉祐七年(1062年)病逝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"孝肃"。其铁面无私的形象通过戏曲小说广为流传,成为中国古代清官的典范。

包拯代表作

包拯作为宋代名臣,其诗作传世不多,但颇具特色。代表作有《书端州郡斋壁》《拒寿礼诗》等,内容多体现其刚正清廉的为官之道。如"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"等诗句,直抒胸臆,彰显其铁面无私的品格。艺术上语言质朴刚劲,善用直白比喻,如"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",以物喻志。其诗不尚华丽辞藻,而重气骨风神,充满浩然正气,与其执法如山的形象高度统一。这些诗作既是个人操守的写照,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。

包拯的诗(共1首,当前是第1页)

© 2012-2025 诗词之家 shici.edupk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2038242号